1983年8月的一天,校长袁运开教授传呼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研室主任茆诗松在文史楼草坪见面,告知,今接教育部批复,同意在我校设置“数理统计专业”,并即刻办理招生与教学事宜。袁校长还告知,我们已与数学系商妥,数学系今年已招三个班120人,现分一个班为数理统计专业班。茆问是否要征求学生同意,袁校长说:“按此发录取通知书,进校后若有异议再作适当调整。”9月新生入校,进入数理统计班的42名学生无一提出异议,另有一名数学专业新生要求进数理统计班也获数学系同意,他们欣然接受这个新专业。就这样,数理统计专业在我校宣告成立。
统计学是古老学科之一。解放后在我国高校中先后设立了一百多个统计专业,但都是按原苏联计划经济要求建立的。他们认为“统计学是社会科学,有阶级性”,“抽样是唯心的”,抽样调查被禁止使用,数据全部按政府系统由下而上一层层上报和汇总。这种统计专业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在西方各高校中早已没有此种统计专业。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随着工农业的发展,近代数学进入了统计学,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给出了精确的描述,总体被描述为一个分布,样本被解释为一组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统计学被认为是方法论,在经济领域和工农业生产中都可使用。思想解放了,各种统计思想产生了,各种统计方法逐渐被开发出来并不断完善。它们是参数估计、假设检验、试验设计、抽样调查、回归分析、多元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决策函数、贝叶斯统计、非参数统计等。这些统计方法内容异常丰富、方法别具一格、思想不断升华。就这样,西方把政府统计推进到推断统计,大大促进了西方的工业、农业、军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本工业在短期内能赶超美国,统计方法是助了一臂之力的。可在西方仍然把推断统计称为统计学,而在我国,为了与强力的政府统计区别开来,把推断统计称为数理统计。
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在西方纷纷成立(数理)统计系。世界第一个统计系是1900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建立的,随后几十年中又先后建立了45个统计系,在美国几乎所有高校都设立统计系。它们招收了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并普遍为外系开设统计课程,教材也有深浅不一的版本。他们的学生很容易找到工作。在英国的一份联合招生广告上说:“一个系统训练过的统计学家的职业技巧能够被社会各部门采用的机会就像医生对人民一样。”就是在经济危机时期,统计毕业生也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
相对之下,我国在这方面还较落后。解放初,从国外回来的统计学博士全国仅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他们是:许宝騄(北京大学)、徐钟济(中国科学院)、魏宗舒(华东师大)、戴世光(中国人大)。当时百废待兴,无暇顾及统计学的发展,无一本教材,全国无一所高校开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直到1956年“向科学进军”时,北大率先开设此课,我校是在1959年成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研室”,并开设此课的,内容以讲概率为主,统计学时不到三分之一。
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茆诗松等教师向数学系和校长提出设置数理统计专业的想法,立即得到数学系与校长的支持,并于1980年12月由学校向教育部提交《关于我校数学系增设“数理统计专业”的报告》。当时我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研室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9名,除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先后为国内一些工厂、研究所用统计方法解决了一批实际课题,譬如军用橡胶件的配方,合金钢与玻璃膨胀系数的匹配,抗菌素新菌株的选择与确定新工艺参数等问题。为推广试验设计方法,1975年,以上海市科学技术交流站的名义组编了《正交试验设计法》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我们还利用暑假为部分高校教师举办多次数理统计大型培训班(每次百人以上)缓解国内师资缺口。
茆诗松(中)与郑伟安(右)、周纪芗(左)在讨论
在1980年前后我们还接受了两项任务。一项是经教育部特批录取自学成才的青年郑伟安为数理统计专业的研究生,由魏宗舒教授和茆诗松、何声武组成指导小组。经郑伟安的刻苦钻研,两年完成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后经校学位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之后又在法国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被学校评为教授,被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为师范院校教师办班的我系部分教师
左起:茆诗松,周纪芗,魏宗舒,何声武,吕乃刚
另一项任务是受高教出版社委托,为师范院校数学系学生编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该书由魏宗舒教授主编,汪振鹏与吕乃刚为主协助编写,此外周纪芗、林举干、王玲玲也参与编写了部分章节。该书把离散分布与连续分布分章编写作为特色,适应师范性特征,1983年出版后很受欢迎,年年重印,选用学校逐渐增多,至2008年共加印38次,发行40多万册。后经汪荣明和周纪芗修订,又印刷出版了10多万册,至今还在使用。与此同时,全教研室教师还共同编写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集》,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供教学之用。
完成上述工作不仅扩大了影响而且也充实了自己。
申报设置数理统计专业的报告送至教育部后的二年多时间内毫无声息,期间我们多次去教育部问询,答复是:这是非师范专业,你们回去努力去办好师范专业。我们回答说,我们还有余力,多为国家办新专业,为国家多培养一些急需人才,希望考虑教师的积极性。最后的答复是:“回去等待吧!”看来我们之间在认识上还存在差距。
在等待的同时,我们教研室的教师,主动到工厂去普及数理统计方法,为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的可靠性做了不少工作,受到工厂和市经委的重视,同时也形成了研究方向:试验设计与可靠性统计。当时上海市经委质量处与数学系商量从1982年开始开办二年制全脱产的数理统计职工专修班,一共办了四届。毕业生中有的成为上海市技术监督局的处级干部,不少成为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骨干。
我们等了两年半之后,1983年发生了两件事,终于等到了转机。
1983年初教育部科技司下发了一个通知,征询国际上新兴学科发展情况。我们得知后就看到上下沟通的机会来了。我们努力收集英美在统计学上近期迅速发展的情况(见前所述),还指出,统计已成为西方社会上的一种职业,特别在工业、经济和制药业的需求很大。相对之下,原苏联仍处于保守思潮之中,很难摆脱“统计学是社会科学”的束缚,但还是有一些进步,编辑出版了一些西方数理统计书刊,出版了“工厂实验室”、“经济与数学”等杂志,定期发表一些数理统计研究与应用的文章,又先后制定了在工业中使用的统计方法标准62个(至少)。看来,各种统计方法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苏联的工业界。我们将上述情况详细地写成《数理统计情况的调查报告》,并以魏宗舒、茆诗松、周纪芗、吕乃刚联合具名寄到教育部科技司,那是1983年4月20日的事。没隔多久,该司把此调研报告铅印发送至教育部各司局和有关高校,我们也收到一份。这份报告为上下沟通认识起了桥梁作用,也为在我校设置数理统计专业作了舆论准备。
另一件事发生在1980年,那年国际统计学会召开年会,首次邀请中国统计学会派人参加。在中国有两个统计学会:一个是“中国统计学会”,挂靠国家统计局,半官方性质,财大气粗,下属一百多所高校中的统计系(与教育部商定)都属他们管理,专门从事政府统计研究和人才培养。四人帮打倒后开始与国际统计学会建立了联系。另一个是“中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会”,是中国数学会下的一个分会,挂靠中国科协,是民间纯学术团体,靠会员会费维持正常活动,与国际统计学会无任何联系。当时年会通知下达到中国统计学会,他们派局长带队和两名官员参会。在会议期间,许多外国统计学者都主动示好,问到中国著名统计学家许宝騄教授(北京大学教授,1910-1970)的情况,三位代表表示惊讶,答不上来,他们根本不知中国还有这一位世界著名的(数理)统计学家,这很有损于我国形象,本可以加分的事变成减分的事。使三位代表更感慨的事是大会学术报告中大多数(80%以上)内容都听不懂,似乎到了另一个世界,因为大会的学术报告大多涉及数理统计。三位代表回国后很有感触,对国内统计界作了研究,他们发现,在国外统计学与数理统计是一家,可在中国被人为地分为两家,这种落后现象迫切需要解决。从这时开始中国统计学会开始吸收少量数理统计学家参加学会工作,在国内财经院校统计系开始允许讲授西方统计学(他们这样称呼数理统计)。后来他们深知需要经过系统的西方统计训练的大学生参加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工作。这方面人才在统计局系统缺口较大。国家统计局与教育部商定,由国家统计局出资2 300万资助两所高校(后定为复旦和南开)建设西方统计专业。
上述两件事使教育部认为在高校设置数理统计专业的时机成熟了,故在1983年8月决定在华东师大、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设置数理统计专业,并即刻招生。这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消息传到教研室,教师们兴奋异常,三年的奋斗终于有了结果,从此“政府统计”一统天下的局面冲破了。第二年(1984年)北大也获准设立数理统计专业,在这几年内,教育部先后批准全国11所高校设立数理统计专业。统计学在中国大地上获得了新生,我们将在祖国四化建设中耕耘新的天地。
专业批准了,课程如何设置呢?复旦和南开的数理统计专业是为统计局服务的,毕业生将来要去各级统计局工作。我们无此约束,我们要为全社会服务,为工厂、研究院和各类学校培养合格的统计人员和教师,他们不仅可去各级统计局工作,还可去政府各机关和计算中心工作。根据这些想法和英美统计系的样本去设置本专业的课程。
一天茆诗松在丽娃河桥上遇见曹锡华教授(数学系系主任),他告诫我们:“我支持你们办数理统计专业,但你们不要对新生减弱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两门课的基本训练,这是他们能否再深入发展的关键,而且一、二年级是学习掌握这些基本工具的最好时机,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们教师都同意曹先生的一片忠告,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两门课与数学系新生同堂上课,使用同一张考卷。一年级下学期还一面学描述性统计,一面学计算机的编程,后来还进一步学有关的统计软件,二年级开始学习概率论、数理统计,三、四年级学习常用的统计方法,并将统计软件贯穿其中。此外,还开设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将来就业和考研做好了准备。多年试行下来,这些想法基本可行,学生就业状况很好,一年比一年好,不愁找不到工作。数理统计为第一志愿被录取的新生逐年增加,如今新生全是第一志愿录取的。社会了解了我们,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数理统计专业成立后遇到的第一个矛盾就是成果的评价问题。数学传统的评价标准是形式逻辑推理,谁能解难题谁的水平就高,难度愈大水平愈高。统计不仅要看推理能力,还要看归纳能力,更要看解决实际项目的能力。对实际项目谁能提出新的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解决它谁的水平就高。两种评价标准在教师升等考核中经常会发生碰撞。为了避免此种碰撞,使数理统计专业能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从数学系分离出来,独立成系,直属校部领导。这事得到校和系领导的支持。由于成立专业要教育部批准,而成立系只要校部批准即可,因为系只是管理机构。就这样数理统计系(简称数统系)于1984年12月宣告成立。恰逢茆诗松作为访问学者出国,系主任暂缺,副系主任周纪芗主持工作,1986年茆诗松回国后被任命为第一届系主任。
数理统计专业与数学专业是否一定要分开设系呢?这在国内尚有不同看法,可在国外都倾向于分开设系,这对统计发展有利。英国统计学家G. Box有一句名言:“统计离数学愈远愈好。”当年学校给Box的统计系有两个去处:一个在数学楼,另一个在计算机楼。Box讲了上面这句话后,选了后者。我们理解Box的意思是按数学思维方式是办不好统计系的。在西方是如此,在我国也可能是如此。这一想法在我国实践中也逐渐被接受。
离开数学系后,统计系应该如何办?这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中国这么大,需要是广泛的,不能只有一个模式,要百花齐放,要以我国实际为背景,努力开拓新的统计方法和理论,办出特色来,把根扎在中国大地上,不能把根扎在外国文献上。
几乎与数理统计专业设置被批准的同时(1983年),又传来《应用概率统计》杂志获国家出版局批准的消息,并且要求在一年内出版创刊号。这在当时被称为“双喜临门”。大家欣喜如狂,但又感到责任重大,要让概率统计的研究在我国大地上活跃起来。
这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四人帮打倒后,思想得到解放,与西方交流日益增多,发现我们与西方的差距很大,特别在统计学研究方面,国外仅统计学方面就有数十本专业刊物,每年发表大量研究论文,新思想与新方法不断涌现。为了推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我国的发展,同行们都认为在我国需要有一本概率与统计方面的学术刊物,作为一个学术交流园地,发表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此在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的历届年会上都要讨论,特别是老一辈概率统计学者很关心这件事,想用他们的影响做成此事。我系魏宗舒教授也特别卖力,经常与我们商讨此事。做成此事的关键在两点:一是申请刊号,另一是筹办经费。在1982年的学会年会上讨论终于有了共识。北京的同行负责申请刊号,他们想通过中国数学会与中国科协向国家出版局申请刊号,这是一条最快也是最容易实现的路径。另外,由华东师大筹办编辑部,并请魏宗舒教授出任主编。回校后,我们向袁校长作了汇报,袁校长很支持,这对发展我校数理统计专业十分有利,经过讨论,袁校长答应了几点:校部给编辑部一个专职编制;编辑部设在我校数理统计系内,其开办经费由师大支付;杂志发行后的亏损经费师大支付一半,另一半请学会设法解决。学会对师大的支持表示十分感谢。这样一来,万事俱备只等刊号批文早日下达,就可以开始行动了。不久,北京来电告知,刊号(CN-1256)已经批下,为季刊,要求在一年内出版首期,否则刊号无效,请速办理出版事宜。我们得知后也很兴奋,这可以使我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全国形成这方面的研究中心之一。
为了尽快使《应用概率统计》在上海能如期出版,我们加速工作。一面向上海出版局登记,获得在上海出版的认可,一面筹办编辑部,在当年毕业生中留一名专职编辑,并请何声武教授任编辑部主任,筹办征稿、印刷、邮局发行、封面设计等工作,该刊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印刷与出版。不幸的是魏宗舒教授突然被涉及一案子,当时尚未了结(后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上海法院决定销案归档,永不再提,学校也恢复其名誉),袁校长告诉我们,在案子尚未了结的情况下,让魏宗舒教授担任主编不合适,请转告学会另请主编,但师大已答应的事项不变。后学会尊重师大的意见,改请北大江泽培教授出任主编。以后形成默认,主编由学会指定,师大出一个副主编主持日常工作,编辑部全由师大统计系负责。
1985年8月,经过大家的努力,尤其是何声武教授的努力,《应用概率统计》杂志创刊号终于出版了,得到国内外的好评,发行量逐年增加后趋于稳定。困扰我们的最大问题是每年亏损二万元如何补足。我校科研处拨款一万元,另一半的学会来源得不到按时汇达,因此我们在上海也到处寻找资助,其间上海翻译出版公司资助四年,上海质量协会资助三年,上海的一个公司也资助了贰万元,以后又收取版面费,就这样杂志度过了难关,此时华东师大出版社也发展壮大了,以后的亏损全由出版社资助。亏损问题终于有了归宿后,才考虑增加稿费,改善印刷纸张等问题。该杂志至今(2014年)已出到第30卷,每卷四期,受到国内广大读者的欢迎。经过大家的努力,该杂志已成为国内核心刊物之一。华东师大统计系也更为丰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经过系统训练的数理统计人才。近几年教育部已在一些高校设立该专业,为了促进数理统计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解决专业教材的问题。教育部于1984年在杭州召开数理统计教学座谈会,会上除交流教学经验外着重指出,组织国内专家编写和出版一套数理统计专业教材是当务之急,并委托我系茆诗松负责此事,还发函请华东师大出版社协助出版。回来就与华东师大出版社商谈,他们表示将鼎力相助,并表示“你们编写一本,我们出版一本”。有了此后盾,我们邀请校内外专家编写一套“数理统计丛书”。从1986年开始,先后出版了八本教材。它们是:数理统计(茆诗松、王静龙),随机过程导论(何声武),回归分析(周纪芗),试验设计(王万中),非参数统计(陈希孺、柴根象),实用多元统计分析(方开泰),时间序列分析(安鸿志),基本统计方法教程(傅权、胡蓓华)等。这套教材出版后受到教师欢迎,很多学校选用,解决了应急之需。
虽然这套教材的编写与出版解决了新专业教材的燃眉之急,但是社会需求是多方面的。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展开,非师范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及其研究生纷纷提出开设各种统计课程的需求,市场上各种统计方法的书也多了起来,我系教授也受到各方面的邀请,编写了20多种各级教材与专著。
我系教师能编写这些教材与专著不仅是多年科学研究的成果,也是教师深入实际的成果。书中大量例子都是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浓缩。如《抽样调查的方法和原理》《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等书都是作者长时间深入实际和深入思索的结晶,一些概念和结论都通过生动的事例获得更好的解释。其中一些教材还获了奖或被推荐,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02年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高等数理统计》被推荐为全国研究生教材等。
这些教材与专著的出版不仅壮大了我系师资队伍,而且也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其中不少书还出了第二版或第三版,至今还在社会上流通使用,社会影响较大,很受广大教师与学生的欢迎。
我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都是首批被批准为硕士点和博士点的,还与数学系合建博士后流动站。三十多年来已培养6名博士后,50多名博士生,500多名硕士生,1400多名本科生,100多名二年制专修科毕业生。如今他们大部分在祖国的高校、银行、证券、保险、咨询公司、调查公司、统计局、政府机关、各企业实业界等行业工作,很多成为各单位的骨干、教授、院长、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公司总监、总经理等,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还有一部分出国深造,其中已有部分回国担任要职。
茆诗松为本科生授毕业证书
1987年我系数理统计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这是对我系科研成果的一种肯定,也推动了我系的科学研究,我系随机过程、多元分析、可靠性统计、应用统计等方向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1994年申请的保险学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当年就招收本科生。保险学中很多问题与概率统计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推动概率论的发展。我们看到这一点,就申请在我系设立保险学专业,并确定以精算和风险管理的研究为主要方向。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很好。
1986级硕士毕业合影
前排左起:吕乃刚,茆诗松,魏宗舒,林举干,何声武;
后排左起:张雪野,周玉丽;右起:周纪芗,蒋威宜
自统计系成立后,教师们申请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在随机过程、随机分析、多元分析、可靠性统计、抽样调查、试验设计、风险评估、质量管理等方面获得一批研究成果,包括我们培养的学生留校当教师后也是成果丰硕。如茆诗松与王玲玲参加了可靠性的多项标准的制定工作,其中《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数据处理方法》1980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国防科工委重大技术改进成果二等奖,《彩色电视接收器综合标准化》1990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正态分布区间估计系数表》1992年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何声武等的《半鞅与随机分析》1995年获国家优秀图书特别奖,梁小筠参加的《上海市人口抽样调查与方法、体系及应用研究》于1998年获国家统计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我系培养的研究生郑伟安《随机分析及其应用》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濮晓龙等的《现代鉴定试验理论方法研究》于2006年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汪荣明的《破产概率中若干问题的研究》于2004年获上海瑞士再精算科学奖二等奖等。
概率与统计是两个研究方向,其联系密切,在我国又常融为一体,相互促进。1990年前后,一些同行教师提出,若用“数理统计专业”名称那把概率论放在什么位置呢?为调动概率论方向教师的积极性,他们向教育部提出建议把“数理统计专业”改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当时教育部理科司向我们征求意见,我们认为:统计是一种职业,突出统计是为了以后大学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并不影响概率论的研究,硕士与博士专业仍然可称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对两种不同意见,教育部特地在北京师大召开了一次专业名称讨论会,会上两种意见充分表述。后在教育部理科司同志的协调下双方妥协,专业定名为“统计与概率专业”。又过几年,教育部要调整专业,过窄的专业要合并,在专家会议上决定使用“统计学专业”这一名称,并把它作为一级学科(与数学并行),下设两种学位,在财经院校可授“经济学学士”,在理科院校可授“理学学士”。他们都学数理统计和计算机统计软件,但后续课程可有所侧重。我们仍向理科方向培养。不久我系教师大会上通过,与教育部同步,把专业名称改为“统计学专业”。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统计系成立至今已有三十年了,三十而立,目前已是五脏齐全的系科。它的成长过程步步艰辛,也乐在其中。在校部的领导下,全体教师团结一致,尽心尽力,一步一个脚印建设统计系。能如此发展是顺应了我国建设的需要,也跟上了世界学科发展的步伐。统计系的老教授们看到这一成长过程心里都得到了安慰,我们为华东师大的建设添了一块砖。如今统计系已汇聚了更多的人才,立了很多研究项目,众多大学生、研究生汇聚一堂,学校里还专门盖了一幢统计楼,统计系会愈来愈兴旺。
本文刊于《文脉——澳门人威尼斯官网学科建设回眸》(澳门人威尼斯官网出版社201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