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时期 (1953.9 — 1957.2)

1953年以后,国家结束了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与此形势相应, 数学系从1954年步入教学科研的正常发展轨道。

早期的数学系领导人员

这时的数学系领导班子如下:

系主任:孙泽瀛, 副系主任: 钱端壮。 周彭年担任系秘书。 从1954年秋季开始数学系有了专职的负责教务工作的行政人员—乔理。

早期的数学系和地理系成立联合党支部,由刘维寅兼任支部书记。1954年数学系单独设立党支部,书记高本义, 副书记潘洁明。学生党组织由袁永孝负责。 数学系教师团支部书记刘景德。滕伟石担任政治辅导员兼管学生团总支工作。

1956年,评定教师的职称。当时的阵容如下:二级(教授): 李锐夫, 孙泽瀛, 钱端壮, 程其襄。三级(教授): 魏宗舒, 雷垣。四级(副教授): 曹锡华, 吴逸民。 五级(副教授): 朱福祖,徐春霆(?)

1950年代中期各个教研室分别进行业务建设,成绩斐然。当时的任职情况是:分析教研室主任程其襄, 代数教研室主任雷垣, 几何教研室主任钱端壮(兼), 初等数学教研室主任曹锡华, 教学法教研组主任徐春霆。

  

教学科研的进展

以下分别叙述各个学科的情况。

数学分析方面

代数学方面

几何学方面

初等数学和教学法方面

大事记叙

在这段时期,数学系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值得记叙。

1955年,叶丽蓉自数学系专科毕业留校, 担任数学系党总支副书记。吕法川提前一年毕业留在系里担任学生工作。全国开展肃反运动。 数学系也涉及几位教师和学生, 最后比较平稳地结束,没有太大的后遗症。1956年,叶丽蓉任党总支书记,张奠宙任教师支部书记。

从1953年秋到1956年年底的数学系发展阶段,全系可以说欣欣向荣。数学系从初步建成,到大步前进,开始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特别是在高师院校,通过制定基础课教学大纲,以及培养师资的各科研究生班和进修班,确立了在高师院校数学学科的领先地位。


这段时期的人事变动有:调来一批中学老教师。他们是上海中学余元希, 华东师大一附中倪若水, 郑锡兆, 52中学朱树卓。 从东北师范大学分配来系的是孙烈武和王占瀛。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来两名: 曹伟杰, 王绍。本系四年级提前毕业留校工作两名: 林忠民, 郑英元,以及留校学习俄语一名: 方逸仙(准备邀请苏联专家来数学系, 培养俄语翻译)。范际平副教授、周正教授先后调往上海师范学院。 陈昌平, 赖英华借给安徽师范学院数学系工作一年。陈昌平讲授微积分和线性代数。1956年7月大批学生留校工作。 研究生班有张奠宙,本科生有吕法川、荣丽珍、陈淑、吴珠卿、唐瑞芬等。1956年8月王占瀛调往黑龙江师范学院, 孙烈武调往湖南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图书室管理员: 张燕君, 工友: 郎关涛。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