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8月,我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来华东师大就读数学分析研究生班。那年,长江发大水,武汉至今尚有纪念碑作为铭记。我们的京沪慢车被阻在江北好几天。车到老北站,恰是清晨。雇三轮车到学校,车费三千元(1955年值新币3角)。车经北京路,愚园路,转入中山西路,过木质苏州河桥,即到中山北路校区。
我们这一届是幸运儿。教室是新落成的数学馆,寝室是新落成的第五宿舍。一切都是新的,欣欣向荣。数学馆,由同济大学设计,新潮,漂亮。整体上是框架结构,防震。窗户大,采光好,用的是钢筋水泥。当时正值三反五反,其中一个是反浪费,数学馆和化学馆被认定为是浪费的典型。听说常溪平书记为此做了检讨。后来的地理馆生物馆,就成了大屋顶砖木结构的了。
第五宿舍新落成,自然很干净好用。可是住在走廊的北边,还是很冷的。我们从有取暖设备的长春过来,所带的被子不厚。1954年也是个寒冬,丽娃河结了冰。记得那个冬天曾经过得很狼狈,差不多把衣服都穿上,缩在被子里,挨到天亮。
数学分析研究生班,两年制,一年级是程其襄先生的分析选论,和李锐夫先生的复变函数,每周各四节,为时一年。二年级设实变函数一年。另加微分几何(钱端壮先生)和线性代数(雷垣先生),各一学期。
分析选论,最受欢迎。随班听课的各地进修教师甚多。比我们高一班的付沛仁学兄(后任黑龙江大学教授)到处宣称程先生是数学分析的“圣人”,此课终身受益。我们这一届的学生,保留了四份完整的笔记。1979年,大家聚在一起整理加工成《分析选论》一书。书稿誊写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稿纸上,只等程其襄先生定稿即可付印。但是程先生总是觉得不满意,改了几章,聚会两次也未成功,拖得大家没有信心了。高等教育出版社文小西,是万县人,和程先生是同乡。他一再等待,催稿,帮忙,最后也等不住了,终于作罢。
实变函数一课,建国初期能拿得起来的学校非常少。在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我们学生听说有一位老师也许能够开出《实变函数》,很了不起,但不敢确定,只是传说。事实上,那时本科数学系课程中根本没有实变函数这门课。前不久结识了我系师范班三年级的黄越同学,他读了实变函数,现在在修泛函分析。相形之下,今天本科生的数学水平真的是提高得很多了。
李锐夫先生,高雅平和。讲稿是用英文写的。我看见他在自己的藏书上,有签名 Sophus Lee, 和大数学家 Lie 谐音。他上课常穿西装,下课后身上没有什么粉笔灰,令人称奇。
程其襄先生,博学深思。分析选论没有讲稿,只在香烟盒的背面写了几行字,偶尔拿起来看看。黑板上字很小,改错时喜欢用手擦。下课之后,中山装上满是粉笔灰。
不过,穿中山装的程先生喜饮咖啡,穿西装的李先生则饮绿茶。他们出海留洋,师母均是原配夫人,别无徐志摩那类文人的浪漫韵事。
1955年,教育部组织高师院校数学系基础课各科教学大纲的制定。这是一项基本建设。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打了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国力远不如今日之强盛。但是中央人民政府预见文化教育高潮的到来。在有限的财力之下,运筹帷幄,陆续成立一批新的师范大学,组建研究生班培养高师师资,又深入组织教学大纲编写。工作既有前瞻性,又抓得很细很实。
数学分析和复变函数论,是高师数学系的两门基础课。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分别由程其襄,李锐夫两位教授主持教学大纲的编写。1955年的暑假,两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定稿会议在华东师大数学系召开。
每门课的定稿会议约有五六位教授参加。记得复变函数组除李锐夫先生之外,还有有北京师大的范会国先生。我有幸作为记录员参与了全过程。由于会议内容事关教学实际,来旁听的老师很多。
会议办得非常简朴。会场就设在数学馆二楼的朝南教室里。课桌椅摆成四方形就开始讨论了。老先生们住宿在哪里已经不记得了。反正学校周围只有工厂和农田,没有宾馆酒店,无非是主宰学校的招待所里。我只记得 会场里有几张床,带有竹竿蚊帐。江苏师范学院的一位年轻老师,陪老教授来开会,自己就住在数学馆里。
数学分析和复变函数的教学大纲,很快就出版了。蓝色封面,只有薄薄的几十页。两份大纲奠定了这两门课的教学基础,至今未有大变动。
雷垣先生是我系开创时期的一位教授。1952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调来华东师大。他是数学教授,也是音乐家。
1955年,他为数学分析研究生班讲授线性代数课程。用的是苏联盖尔芳德的《一次代数学》(刘亦珩翻译)。我学得很不好。那时觉得线性代数和函数论没有多大关系,没有下多少功夫去学。直到六十年代学了泛函分析,才知道“算子谱论的根源,正是线性代数的约当分解。”没有珍惜雷垣先生的课,悔不当初。
另一次见到雷先生,是在一次联欢会上。只见他拿着一把大锯上台。左手握大锯,另一端用两腿夹住。随着左手变化大锯的形状,右手拉动琴弓,美好的旋律流淌而出。此情此景,毕生难忘。
雷垣先生诞生于上海的书香门第,父亲是《时报》的主笔。他自幼即显示超人的音乐天赋,尤其善于演奏各种乐器。不过,思考人生道路之后,还是不愿意以音乐为职业。
1935年,雷垣先生去美国密西根大学留学。先修读数学硕士课程,其中包括乐理学的3个学分。1939年,以结合代数的论文获博士学位。旋即回国,相继在大同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任教,直至调入澳门人威尼斯官网。
雷垣先生在社会上的影响,源于和傅雷父子的关系。他和傅雷是大同中学的同学,两人非常投缘,终成莫逆之交。
1941年,傅聪七岁半时,雷垣先生发现傅聪有极高的音乐天赋,遂劝傅雷专注于傅聪的钢琴家未来,并亲做示范。
雷垣先生翻译了苏联里亚平的《高等代数教程》。
1958年,雷垣先生奉调去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任系主任。2002年在上海病逝,终年90岁。